第四,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很严重,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耕地污染、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等都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和结果。
环境恶化的现实,要求中国必须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我国环境恶化的现实和实施的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都要求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成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中心环节和减少中国企业因开拓国际市场,而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关键所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不像传统的非关税壁垒那样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逐步淘汰,而是不断强化。“绿色壁垒”的加强,迫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必须实施绿色营销,生产符合进口国环境标准的产品,从而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分析中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研究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差距,积极实施绿色营销战略,这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更有利于推动企业营销绿色化的实现。这对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绿色机会,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需求”发展迅猛
在工业社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污染的情况愈益严重,这种状况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这样绿色需求就应运而生了。各国竞相发展环保产业、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以满足绿色消费的需求。当前,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投资在不断增长。1990年全球用于购买环保新设备的投资为2000亿美元;到1995年就达到了4700亿美元,其中污水处理技术的投资为1400亿美元;2000年全世界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已增至6500亿美元;预计到2005年全球环保投资将超过8000亿美元。
这一庞大的国际市场,已日益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注,不仅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竞争的焦点之一,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生机。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产品和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迅猛上升。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今后几十年,环保产业将是迅猛发展的少数几个经济类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
最近二、三十年,绿色消费已风靡全球,并逐步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主流。近年来,绿色产品越来越多。例如绿色食品在很多国家已形成巨大的规模,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近几年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绿色服装也早已出现,瑞士早在1994年就推出“环保服装”,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早就推出“生态时装”,彩棉织品以及用这种天然纤维制成的服装,在很多国家已很风行;绿色用品也越来越多,美国早已有“绿色电脑”,法国早已开发出“环保电视机”。绿色消费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生活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突飞猛进,据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绿色消费已达2000亿美元;到2002年,已经猛增到3000亿美元。以绿色食品为例,据调查,德国每年的销售额达60亿马克,欧共体国家每年的销售额达200亿欧元。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的绿色食品消费量约在300亿美元以上。绿色消费的迅猛发展,也引发出一场市场营销领域的新变革,导致了“绿色营销”的出现。为保证绿色消费品的质量,很多国家制定了绿色产品质量标准,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发给环保标志证书。在德国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已达4000多种,占全国产品的30%;加拿大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已达800多种;日本已达2500多种。其他很多国家也都在大力开拓、发展绿色产品。
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样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已把环保产业列入今后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发展前景十分乐观。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依赖于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而今后中国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必然要进一步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这一过程将会产生新的环境压力,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环境问题,也需要环保产业的支持,这也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大市场。
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趋势,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要达到该目标,环境投资需要明显增加,如按环保投资占GNP的1.5%来测算,1993年我国环保投资需求为675亿元,1996年为1028亿元,2000年是1275亿元,到2010年环保投资将可望达到2500亿元。从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来看,中国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中国的绿色消费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很快。以食品而言,经过10年的努力,已拥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单位700多家,通过审批的绿色食品已达1500多种,同时绿色服装、绿色用品、绿色住宅也陆续上市。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初,我国绿色食品将形成年销售额12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从总的来说,中国的绿色消费只是刚刚起步,大部分企业还多是乡镇企业或中小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企业素质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上还很少有消费者认同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因而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如何更好地利用高科技,发展特色产品,还需要中国企业做出很大的努力。
(二)积极把握“绿色机会”,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自然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普遍问题,“绿色需求”与“绿色消费”也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因此也就产生了众多难得的发展机会。根据现代营销的基本原理,有新的需求,就有新的机会。“绿色浪潮”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但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新机会,谁能率先发现并有效利用它,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而为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而奠定坚实基础。
1、 开发、利用污染小,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能源
在我国,煤、石油是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其中依靠煤提供的能源占70%以上。但是,对这些有限资源的利用和依赖,必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紧缺。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天然气等)及清洁利用煤、石油等一次性能源就成为值得科研单位、现代企业研究和利用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机会。中国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将投资25亿元用于农业、能源、信息、环境与人口健康、材料的研究,其中关于煤的清洁利用作为能源领域示范项目已在973计划中立项。
2、 研制、开发新材料,节省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
在建筑、制造、纺织等行业中,需要大量的木材、钢铁、塑料、橡胶等原材料。对于消耗量很大的自然资源,如木材、铁矿等,利用新技术开发研制具有同等功效、又能节省自然资源的新材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另外,目前使用的一些室内装饰材料、纺织品、陶瓷制品等不符合环保要求,对人类健康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绿色材料”的开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化工、材料等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3、 开发“绿色食品”,满足“绿色需求”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同一般食品相比,绿色食品由于其选材、生产和流通都采用低污染无公害方式,生产条件苛刻,企业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的支出,要计入产品成本。因此,绿色食品价格一般比非绿色产品高出20%~200%不等。通过调查发现,因为绿色食品品质较好,尽管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依然很高。在我国,根据对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调查发现,79%~84%的消费者希望购买绿色食品,因此企业生产绿色食品虽然投入较高,但效益也很可观。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在原料的种植、养殖、生产操作、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是农牧业、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一个新的市场发展机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中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战略的机会与实施对策(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5/5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