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业银行在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由于这方面的工作尚未与银行营销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策略形成联系起来,因而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没有专门组织机构来实施市场营销工作。目前,许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部,大多将其归入其它部门,而且其主要职能仅仅涉及到银行营销中的某些内容,而不能执行其它的营销职能,如新产品开发、渠道设计、广告宣传等整个过程。
4.各商业银行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业务的金融创新,但主要体现在存款、储蓄的诸多新品种上,金融创新与银行的营销工作缺乏“系统”、“有机”的结合与展开。一个理想的模型应该是:金融市场环境分析,客户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研究,金融机构内部资源分析,金融创新,推出新的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或对传统业务优化),寻求有效的市场沟通方式来拓展市场、吸引客户、分析客户、反馈信息,开始新一轮循环。而目前一些商业银行或是只开展片段性工作,或是工作中缺乏逻辑关系,很少有系统性、条理性的展开。
5.各商业银行虽在不同程度上导入CIS实现银行的形象包装,利用广告等进行公关宣传,同时也加强了业务的促销活动。但忽视了深层的形象经营,也缺乏营销手段的多样性。
6.各商业银行虽在渠道设计上利用了高新技术、配备了如ATM机、POS机等硬件,但分销渠道的扩展策略仍以增设营业网点为主要方法,这与银行走内涵集约式发展的道路是相违背的。
2.3 营销理念还只停留在产品营销、品牌营销、定位营销阶段,还未充分认识到服务营销和整合营销的重要性。营销空间狭小,形式单调,层次较低,直接影响银行展业效果
成因分析:
1.银行营销是系统工程、动态过程,即需要全行各部门的员工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各部门协同作战,也需要银行管理层以市场环境(宏观、微观环境)为导向调整营销战略。我国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理念落后,金融产品创新与产品营销脱节,营销策略与银行总体战略不一致,往往造成了银行缺乏核心产品,产品营销失败。
2.宏观环境不宽松、银行监管严格是营销活动受到抑制的客观原因。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法规的出台,中央银行进一步强化和扩大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使得商业银行展业的空间非常小。央行对利率的严格控制无形中抑制了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也使银行难以将产品创新与产品营销进行有机的整合,只能在产品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
3.微观条件不成熟是营销无序化的根本原因。造成当前商业银行营销水平低,竞争无序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的微观条件不成熟,其标志是:(1)营销组织体系不健全,营销功能缺失。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在组织机构设置中都还没有设立营销管理这样一个部门来专门负责市场调查、银行的市场定位以及新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等工作。(2)营销运行体系不完善。正如前面所述的当前商业银行的营销还停留在零散的被动的初级阶段,银行缺乏一整套营销策划计划。同时,内部组织机构和业务运作机制,也未强调营销管理的核心地位,营销运作过程效率必然递减。(3)营销技术不熟练,人员素质不过关。市场营销是一门学问,搞营销工作的人,不仅要懂得营销知识,还要懂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最后还要精通专业知识,更强调职业道德。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是:营销是某个职能部门的附带工作,对营销人员没有特殊要求,这就使得营销活动有可能在不规范的情况下进行,出现营销行为异化、甚至偏差等现象。
三: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建议(3)
3.1营销理念创新: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统帅市场营销实践
首先是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目标市场,依据自身的优势将精力集中于银行所选定的目标市场中,对特定的目标市场所制定产品将具有核心竞争力,制定出的营销方案也会更有效,对目标市场的客户的优先、重点地服务,注重客户关系价值,这是市场营销理念创新的核心。
其次是要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在确定出目标市场后并不表明就明确了客户的需求。例如当城市商业银行确定为中小企业这一目标市场服务时,银行并没有了解客户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中小企业要求能够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服务,那么银行营销人员就应当深人了解“更方便”需求的具体内容:是提供更简便的审批手续还是要求银行能提供更周全的服务。顾客导向的思想就是要求必须对客户进行深人调查才能得出客户的真正需求,从而使客户满意。同时,对客户的需求有时要进行引导,因为客户有时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需求。如银行
注:(3)引自应斌.西方金融营销思想的演变及新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3(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
WORD格式全文下载链接(充值:元)